想充就充?小心新能源车“火大”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图:新能源车充电需讲究科学性。火大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近期,想充心新国内各地发生多起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充小车其中,火大不乏车辆在完全静置状态下的想充心新充电环节发生自燃,引发消费市场关注,充小车也令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产生疑惑:为何新能源车在夏天更容易发生自燃?火大
随意充电风险大
“每次只要开到一个具有充电设施的停车场,不管车辆剩余电量情况,想充心新我都会给车辆充电,充小车这好像是火大潜意识里的常规动作,希望通过频繁充电让车辆时刻保持有电状态,想充心新避免产生续航里程焦虑。充小车”7月5日,火大刚刚停放好车辆,想充心新正准备充电的充小车新能源车车主董心蕊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道。
在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中,与董心蕊有着类似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很多消费者认为,如手机一样的充电方式最符合新能源车使用规律。
然而,由于驱动方式的变化,关系到消费者用车安全的因素除了动力电池产品质量外,还有人们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充电场景。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车充电至今仍未引起消费市场足够重视。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领域专家、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孙立清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动力电池由于生产材料不同,会导致接受充电能力存在差别。基于上述原因,新能源车充电不能任由车主心情想充就充。如果充电方式不当,可能为车辆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严重情况下会引发车辆自燃。“相比其他季节,夏季往往是新能源车自燃的高峰期,这与室外温度较高有关。而气温越高,意味着车主在为车辆充电时就越要注意安全。”他说道。
很多消费者认为,只要是在正规充电地点或车企配送的充电桩进行充电,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充电安全。事实果真如此吗?
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新能源车辆火灾事故增幅较大,国内接报的新能源汽车火灾共计640起,相比同期上升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8.8%的平均增幅。值得注意的是,有多辆新能源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事故。
记者注意到,仅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多辆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因充电诱发自燃。
6月11日,广东省河源市两辆新能源轿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其中一辆小轿车被烧成一堆废铁,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6月12日,广东省珠海市一辆购买两年的新能源车在充电后不久冒烟起火;6月下旬,安徽省合肥市一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车突然冒烟自燃。
对此,或许有消费者提出这样的疑问:“新能源车怎么会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
不宜满充、高温充
如果说新能源车在行驶过程或发生碰撞后起火还能找到原因,那么车辆在无人且未启动状态下依然“火气十足”,就多少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导致车辆自燃的原因与消费者的充电习惯有关。
对新能源车消费者来说,要缓解因续航水平带来的焦虑情绪,经常充电是唯一办法。而看似简单的充电环节,实则蕴含很多专业技术。
目前,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除极个别车型外,汽车企业无论是选用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属于锂材料电池。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比,在同等体积条件下,可为车辆提供更远的续航能力。正因如此,锂离子电池成为了主流车企的共同选择。
但锂离子电池在带给车辆更高续航表现的同时,其充电方式科学与否,对新能源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立清介绍,锂离子电池的一大特性是忌讳满充状态。因为一旦车载动力电池充满,锂离子嵌入不进去就堆积在充电口表面形成枝晶,这种物质容易刺破动力电池隔膜形成短路,造成车辆起火自燃,这是导致不少新能源车在充电或刚刚充满电状态发生自燃的根本原因。
在日常用车过程中,不少消费者都是行驶至目的地后,利用停驶时间为车辆充电。这种看似再正常不过的充电方式,并不适用于炎热的夏季。“如果车主刚刚长途行驶过后,车辆动力电池本身处于高温状态,再使用直流快充为车辆充电,两者结合很容易造成电池过热的现象,引发严重后果。”孙立清建议,夏天为新能源车充电时使用慢充,如果使用快充桩,也需要等车辆动力电池散热后再进行充电。
此外,部分新能源车主习惯于将车辆续航行驶至较低水平后再为车辆充电。而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新能源车。锂离子电池过度充放电,会对正负极造成永久性损坏,对动力电池健康程度造成影响。
孙立清认为,充电环节容易被消费者所忽视,但正是这些使用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着一辆车的耐用性和健康程度。
非必要不快充
“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为车辆充满80%的电。”近期,各大车企围绕充电时间大做文章,试图用更符合消费者内心期待的结果博取消费市场关注。
似乎,车辆充电时间越短,越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但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车分会秘书长章弘看来,这样的表述吸引消费者将目光聚焦于充电时间,而忽略了实际用车安全的考量。他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导致车内温度较高,车企不仅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技术过硬的产品,也需要对用车层面予以重视。
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车企在介绍充电环节时,总是将“时间短”“充电快”等承诺挂在嘴边。
面对现实生活中一起起车辆充电状态下的自燃事件,孙立清认为,汽车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关键是在消费者购车后,应通过售后服务顾问或厂商客服人员告知消费者正确的充电方式,培育消费者正确用车观念。作为车辆生产者,汽车企业理应履行相应的提醒义务。
众泰新能源车主迟丽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透露,消费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有诸多疑问和学习使用技巧的需求,自己购买新能源车4年来,从未接到过厂商或经销商关于充电环节的指导,只能上网查询或与其他新能源车主交流经验。她表示,未来在更换下一辆新能源车时,车企在使用过程中的关怀力度会成为购车考虑的一大因素。
近年来,我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7月6日,公安部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突破千万辆,表明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已迈向新阶段。
对新能源车厂商来说,如何保持目前来之不易的新能源车良好发展局面至关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新能源车市场形象。从现状来看,新能源车车企在营销和服务细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12家中企上榜,外交部:点赞
- ·北京拟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学校幼儿园门前禁发商业广告
- ·厦门国贸:两个地产项目预计年底交付,之后将不再有地产业务
- ·参与对俄石油限价?印度:会考虑
- ·总资产突破6000亿!银河证券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头部券商\
- ·太平财险快速响应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
- ·与宁德时代终止合资经营 永兴材料:没有损失 不排除继续寻找合作方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
-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致36人死亡、2人失联,相关嫌犯已被控制
- ·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发布:总研发费用超万亿,这家企业排名第一
- ·工信部: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十年来中国专任教师增长到1844.4万人,增幅26%
- ·马斯克欢迎“侃爷”重返推特
- ·高盛:维持海吉亚医疗中性评级 目标价升至60港元
- ·宁波市原副市长陈炳荣:中小企业轻量化数智化改造,是宁波制造迈向智造的关键
- ·期货大咖聊大宗:目前玻璃价格相对偏底部 蛰伏入场做多
- ·北京疾控:疫情高发多发的区和街乡要进一步降低社会面活动度
- ·苗圩:今年或实现新能源车25%渗透率目标,比规划提前三年
- ·国家邮政局确保四川邮件快件正常寄递和行业安全稳定
- ·腾龙首款尼康Z卡口镜头70-300mm F4.5-6.3官宣 9月底上市
- ·标压锐龙就是给力 小米Book Pro 14 2022锐龙版评测
- ·月饼“瘦身”进入强监管时代,为何监管红线定在500元?平均生产成本,70元!
- ·喜马拉雅不能再亏
- ·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访问英国,韩媒:是否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受瞩目
- ·11月LPR报价出炉!两项利率双双不变 专家:通过灵活、精准的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中性平衡
- ·智慧养老模式受追捧,如何避免陷“重技术轻服务”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