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护航节前流动性
来源:第一财经
临近季末,央行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连续流动自14天逆回购操作重启后,开展近日央行持续这一操作,天逆且操作规模有所扩大。回购护航Wind数据显示,节前自9月19日至27日,央行央行通过14天逆回购操作累计投放2450亿元。连续流动
受跨季等因素影响,开展市场资金利率近日波动加大,天逆14天逆回购操作主要是回购护航为了护航节前流动性。(600030)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节前央行恰好在跨月的央行第一天开启14天逆回购操作,主动供给跨月资金,连续流动稳定市场预期,开展呵护季末资金面。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跨过季末时点后,资金面将趋于平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主要是考虑到,相较9月,10月末不涉及跨季,税期、跨月叠加对资金的影响。
就债市而言,明明预计,短期长债利率维持低位震荡走势,长期来看年内经济基本面、宽信用的修复成色将决定下一段趋势性行情的方向。
14天逆回购缘何重启
和往年类似,本月的14天逆回购如期而至。9月19日,央行开展1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和2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其中14天期逆回购操作距离上次时隔7个多月,且操作利率较此前下降了10个基点至2.15%。
“从全年来看,9月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货币政策操作往往较多。”一位银行业宏观分析师对记者称,回顾历史,多数情况下,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均出现在春节或季末月份,主要是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税期、金融机构缴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影响。
近来,市场资金利率波动加大,资金面略有收敛。据中国货币网数据,截至9月27日,7天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为1.6931%,虽然较26日有所下降,但较月初的1.4255%已上行了27个基点左右;同时,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也已上行至1.38%附近,较月初有明显反弹。
资金利率的上行引起市场关注,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银行间流动性态势将发生改变。(000776)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9月资金面波动放大,是供需状态趋于平衡的表现,可能难以再回到7月初至8月上旬资金面持续充裕的状态。流动性可能进入一个资金利率中枢小幅抬升、波动放大的阶段。
在季末节点,由于存款类机构面临MPA考核而收紧银行间流动性供给,市场流动性需求趋强,因而资金利率往往呈现季末宽幅上行,完成跨季后迅速回落的调整特征。
“9月中旬以来资金面存在一定调整,但本身是从月初的相对低位起步回升,且距离政策利率仍有较大的息差空间。因而9月的这轮调整符合市场规律,主要驱动仍然是短期层面的因素,银行间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环境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明明说道。
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此轮14天逆回购操作重启并不意外。而且,9月19日操作的100亿元14天资金将在国庆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即10月8日到期,刚好可以跨过9月的月末时点。
明明分析称,央行在14天逆回购操作可以顺利跨月的第一天就果断重启了14天逆回购操作,主动供给跨月资金,稳定市场预期;另外,上周其余时点投放的14天逆回购也同样都将在10月8日到期,预计当日将至少有9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
在14天逆回购持续开展的同时,央行操作规模也有所扩大,从19日的20亿元一度增长至930亿元,以平抑资金面的波动。就市场表现来看,在逆回购操作加量后,资金利率出现小幅下行,债券市场走强。9月27日,国债期货小幅收涨,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6%,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而在此前,由于短端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债市调整压力加大,长端利率持续震荡而短端利率上行明显。有分析称,资金利率中枢暂时不会出现趋势性上行,但也难以回到此前低位,在流动性边际收敛的背景下,对长端估值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未来资金面将趋于平稳
业内的共识在于,在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的对冲下,跨季对流动性的影响相对有限。度过这一时点之后,10月流动性将趋于平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近年,央行前瞻、灵活、有效地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大幅平抑了资金利率的波动。”明明称,得益于央行灵活适度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近年来,流动性总体水平保持合理充裕,目前DR007的7天移动年化的标准差已回归至2%附近。
另从近期央行缩量续做MLF(中期借贷便利)和重启14天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看出,央行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基调,为年内经济修复提供宽松流动性环境。明明认为,在流动性层面维持合理充裕的基础上,预计央行将对结构性工具“做加法”以支持实体经济修复,政策层面利好仍可期待。预计跨过季末时点后,资金面将趋于平稳。
刘郁也表示,预计10月资金面将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整体可能略好于9月。从节奏来看,10月资金利率预计先下后上,波动或集中在25-27日的税期以及月末两个工作日28日和31日,税期距月末较近,资金需求叠加可能给资金面带来额外影响。
刘郁进一步分析称,具体要关注财政支出、MLF续做情况、税期以及政府债供给情况等因素。比如,9月作为财政支出大月,往年同期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约2.4万亿~2.5万亿元,这种补充效应,预计使得10月假期之后、税期之前的流动性保持充裕状态,资金利率可能显著低于9月最后一周的状态。
另外,在MLF续做方面,8月和9月MLF到期量均为6000亿元,央行均进行了缩量续做,规模为4000亿元。而10月MLF到期规模为5000亿元,市场对降准置换MLF有一定程度的预期。刘郁表示,若央行延续缩量、同时不降准,MLF续做之后,市场的流动性预期或出现边际收敛。
在税期方面,10月作为季初缴税大月,25日是纳税申报截止日,26~27日为税期走款。广发证券统计,参考往年税收收入数据,缴税规模在1.4万亿~1.5万亿元,其中大部分在税期缴纳。且27日距离月末仅1个工作日。税期与月末资金需求叠加,或使得资金利率出现波动。
(责任编辑:李显杰 )
- ·北京:疫情高发多发的区进一步降低社会面活动度
- ·硅片两连降预示硅料涨势要“退烧”,明年光伏盈利格局生变?
- ·华中科技大学马敬东:通过数据驱动使业务模式发生巨大转变
- ·海通证券荀玉根:当前股市是三到四年的底部,未来应该是向上的周期,要珍惜底部。
- ·为产业突破厚积产业人才力量
- ·兰州核子华曦核酸检测“乌龙”,旗下机构检测超7亿人次
- ·罕见!60个交易日,50个涨跌停,啥情况?酒店餐饮旅游强势崛起,多地核酸检测通知有变化!
- ·四川出台实施意见,支持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 ·内地及澳门经机场抵港人士无须现场等候核酸检测结果
- ·这个“现代问题”,困扰着基辛格
- ·经济日报: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 顶层设计应对老龄化
- ·深圳这个指标,居一线城市首位
- ·MSCI中国指数季度调整9月1日生效 业界认为年内外资将持续流入A股
- ·波司登越卖越贵背后:股价持续下跌,常熟首富高德康资产大幅缩水
- ·广东外贸企业出海“掘金”群像:提前半年备货海外仓,组团包机参展拓市场
- ·俄罗斯“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号护卫舰正式出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