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下”沉“上”攀同时发力
乌镇峰会嘉宾热议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作为—— 科技创新,下“下”沉“上”攀同时发力 本报记者 夏丹 王柯宇 来源:浙江日报 11月9日下午,科技创新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企业家论坛如约而至。沉上中外与会嘉宾围绕“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健康发展”主题展开交流,攀同分享互联网创新经验。下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数字技术引领的沉上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驱动社会文明的攀同跨越式新发展,全球数字化浪潮势不可当。下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科技创新数字化浪潮中,广大企业将以何为舟?沉上中外互联网领军企业的探索与思考,将带给广大企业哪些启发?攀同 深耕用户 创新是第一动力。数字化浪潮中,下科技创新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科技创新以“创新”为舟,沉上是企业必须练好的内功。 “技术创新不一定能够推动产业变革,但是产业变革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一开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快速洞察客户的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供给。 “双11”临近,他以天猫零售平台为例,“平台上各行各业的商家,都能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商品创新,背后依托的正是天猫大数据驱动商品创新的平台。” 作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用户至上”的理念成为现场不少互联网企业家的共识。回顾创业路,小红书创始人瞿芳认为科技创新提升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从而能更好地服务用户。而与用户在一起,始终是公司的一门“必修课”。“深耕用户是小红书最重要的基因和传统,我们很多战略都是跟着用户的需求走。”瞿芳说。 在数字化浪潮中争先争优,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步伐既要向“下”沉,更要敢于向“上”攀登。论坛上,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刘健向大家展示了中兴通讯勇闯无人区的雄心。“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重点要瞄准关键技术突破、无人区突破。”他认为,“无人区”包括了基础理论、“0到1”新技术等多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大有可为。 共建数字化新生态 数字经济时代,更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日益成为产业制胜的焦点。当前,围绕数字科技的生态创新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中国走在世界技术创新之巅的必要路径。 “数字时代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与生态之间的竞争。”张勇认为,企业如何围绕应用场景,打造开发者软件、硬件应用等多主体高效协同的技术生态,是竞争建立核心优势的关键。而培养一个充满活力的繁荣的创新生态,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创新的政策环境,更离不开优秀人才的不断加入。 不谋而合,刘健也提到,“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单靠几个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方协同,共建数字化新生态。”他介绍,中兴通讯目前已经联接了500多个生态伙伴、汇集数千种业务和终端,充分汇聚优质资源和多方能力,为客户提供成本最优、快速部署的富有竞争力的行业数字化方案。 而数字化时代的创新生态,离不开两大关键主体——互联网企业和实体制造企业。它们在融合创新中碰撞出的火花,犹如数字化浪潮溅起的朵朵浪花。 在特斯拉位于上海的汽车工厂,从一开始就按照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的标准打造,而不是在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工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互联网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的演进,有效帮助了大规模生产制造的传统企业,或者说帮助传统行业进入下一个发展高峰期。”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深有感触地说。 另一边,互联网企业领军企业京东集团,也大步走进了实体制造。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徐雷介绍了京东在江苏常州的尝试——依托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京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功接入常州市内600余家工厂的4万多台设备,并成功消化3亿多元的剩余产能,助力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市场依然广阔 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始终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也是中国的切实行动。 在中国这片数字经济热土上耕耘了近30年,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充分尝到了互利共赢的甜头。论坛上,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以视频形式,与大家分享了思科与中国的深厚缘分。 “我们在中国有研发、供应链、服务、销售等多种投资,和中国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紧密合作,倾听和满足他们关于可持续的需求。”他介绍,过去这些年,思科网院为中国ICT行业培养了超过106万名毕业生。同时,他提到,就在2022财年,思科中国获得了思科总部颁发的代表思科最高荣誉的“年度国家奖”。 “我们很高兴思科中国作为一座桥梁,向思科总部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思科投资中国的信心。”黄志明说。 数字化发展道路上,中国不但吸引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扎根中国发展,也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大胆走向全球,贡献中国数字技术力量。 论坛上,中国网安企业的“领头雁”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分享了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5年全球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将达到211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3万亿元,一个万亿规模市场正等待中国网络安全企业大展拳脚。为此,奇安信积极拥抱海外市场,去年全面开启国际化,现已成功打入了印尼、新加坡、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网络安全市场。 (本报乌镇11月9日电)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4000个
- 希慎兴业10月17日注销已回购股份合共35万股
- 深交所围绕三个“放宽”修订回购增持规则 提高操作便利性
- 国家医保局:暂未考虑将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长期不用的钱,买这类保险合适!”银行“卖保险”热情高
- 狠起来自己都曝光!“公开揭丑”的老乡鸡,也太不拿顾客当外人了
- 法国5座核反应堆因罢工将推迟重启
- 两大保险巨头发声
- 国务院国资委:坚定支持中央航运企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 【育儿问答】小馒头里含钠能给宝宝吃吗?
- 中国人保:前三季净利润预计为228.53亿元到238.91亿元
- 中国厂商领跑全球通信设备市场
- 车企加速切入电池自研赛道: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渐成主流
- A股5连阳!超3900股飘红,“20cm”涨停股刷屏!中国资产全线拉升,啥情况?
- 没有新一轮广场协议了?财长之后,拜登明确表态:不担心美元暴涨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探索实行行贿人名单管理制度
- 聚焦生态、航空摄影!轻量高性能镜头尼克尔 Z 800mm f/6.3 VR S评测
- 人民日报: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7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8例本土感染者
- 若无俄专家参与 俄不承认“北溪”调查结果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