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财政政策重点!落实落细税费政策,增加举债补收支缺口
罗志恒认为,下半细税下一步增量财政政策的年财可能有三个选项,一是政政债补增发特别国债;二是上调赤字率;三是提前下发2023年专项债额度,在四季度使用。策重策增 在疫情等冲击下,点落中国完成全年5.5%左右经济增速等目标遭遇更大挑战,实落收支因此下半年财政政策适度加码几无悬念。费政 支撑这一判断的加举是,财政部部长刘昆在近期作《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决算的缺口报告》时说,下一步,下半细税财政部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年财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政政债补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策重策增靠前安排、点落加快节奏、实落收支适时加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管控重点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后续退税减税降费、缓税费政策以落实落细为主,由于今年税费支持力度空前,后续加码空间很小。为了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支持减税降费缓费、保民生、稳投资,增量政策可能会从提高赤字率、增发特别国债、提前动用明年专项债额度中选择,无论选择哪种,本质都是增加举债规模,以稳经济。 落实落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今年受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等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增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了给企业纾困,中国今年推出一揽子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并从4月份之后不断加码,加速执行。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1.7万亿元。 6月30日,在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税务总局退税减税办常务副主任蔡自力表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一系列稳经济措施落地见效,特别是留抵退税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助推经济运行快速恢复。比如,6月1日~25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较5月份进一步提高4.9个百分点,呈逐月回升向好态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以来面对经济的三重压力以及疫情的超预期冲击,财政政策从收入和支出端都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收入端减税降费退税来支撑微观主体的现金流,提高抗风险能力,以及支出端扩大基建支出对冲总需求不足。伴随上半年留抵退税完成大部分,下半年最需要关注的点在于缓缴社保费以及减税降费等举措。 “因为减税降费生效的前提是企业有经济活动和利润,上半年受疫情冲击,企业的经济活动受限、利润大幅减少,导致减税降费可能缺乏前提。当前,中国经济逐步走出谷底,5~6月明显回升,三四季度有望回升到5%左右的水平,这种情况下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能切实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减轻企业负担。”罗志恒说。 今年4月份以来,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加码,新增1400亿元规模。部分困难行业、小微企业社保费、公积金缓缴力度也明显加大。针对汽车、快递等行业还出台新的减税举措。不少企业十分关心,下半年是否还会有新的减税降费、缓费政策出台。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告诉第一财经,在财政收入承压情况下,下半年减税降费加码余地不大,还是以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为主。 “下半年税费政策加码的可能性不大,主要会在支出端发力,主要是因为减税降费导致财政压力加大;同时当前疫情缓解以及政策逐步生效,经济会逐步好转,相对而言所需的政策力度也要弱于上半年疫情时期。”罗志恒说。 落实落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也成为财税部门下一步工作重点。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马上进入7月份,新增7个行业的退税工作将全面推开,社保费阶段性缓缴工作也要同步推进,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的工作也已开始,可以说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到了攻坚决战的关键时期。 专家预计全年财政收入缺口约2.8万亿 除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大体现就是扩大财政支出,这包括扩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 比如,为了保障重大基建等项目建设,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进度很快,预计上半年基本能完成全年3.45万亿元发债任务,这一进度远高于前些年。叠加一般公共预算中基建类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5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起到了稳投资稳经济效应。 罗志恒认为,当前基建投资、抗疫纾困、托底民生总体在稳定经济大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建立在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大幅扩大、专项债靠前发力的基础上,全年预算既定,越靠前发力,后劲越不足。今年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达到-12320亿元,接近2020年同期的-12609亿元,远超历史同期。 受退税减税降费、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全国财政收入罕见出现下滑,而为了发力稳经济,财政支出保持增长,这也使得财政收支矛盾扩大。 “下阶段出台增量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较大,主要是超预期的疫情引发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的缺口需要得到弥补。若政策不加码,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前高后低,随着靠前发力结束以及可支配财力未新增,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四季度基建和经济增速可能回落。”罗志恒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近日公开表示,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压力,稳增长政策力度还要再加大。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考虑适当上调赤字水平,这涉及到预算调整,如果不调整预算,可以考虑增加不计入赤字的特别国债的发行,与货币政策更好配合起来,从而推动内需的扩大。 罗志恒认为,下一步增量财政政策的可能有三个选项,一是增发特别国债;二是上调赤字率;三是提前下发2023年专项债额度,在四季度使用。 丁爽经过测算,预计全年财政收入缺口约2.8万亿元。如果要保证年初预算中的财政支出强度,就需要增加2.8万亿元财政资金,这可以通过盘活存量资金或者发债来弥补。 近期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举措中,就包括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不少省份已经发文要求收回结转结余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 “无论是调整赤字,还是发行特别国债等,从目前来看政府需要多举债才能维持年初的预算支出力度。如果要维持基建投资增长势头,下半年需要新增专项债额度,可能会采用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额度办法来实现。”丁爽说。 除了下半年财政政策加力之外,不少财税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增量财政政策要尽快出台,稳定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信心与预期,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提振四季度经济增长预期。”罗志恒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深交所总经理沙雁:今年深市已有24家公司强制退市 接近过去三年数量总和
- 7月8日沪深两市涨停板复盘:赣能股份强势斩获9连板
- 四川乐山一游泳馆内有儿童溺亡,馆方称已与家长协商处理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家庭资产配置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
-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目前集团库存“水位”在下降
- 第32届香港书展将于7月20日开幕,将举办多场在线名家讲座
- 尽己所能为全球人口做贡献?马斯克回应生九孩 引“大空头原型”暗讽
- 长春发布楼市新政十二条 公积金最高可贷90万元
- 中信证券:维持京东物流买入评级 目标价22港元
- 央行连续五日30亿逆回购 机构:货币政策向常规模式转变
- 尽己所能为全球人口做贡献?马斯克回应生九孩 引“大空头原型”暗讽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1年产业区块链市场规模实现持续增长
- 意大利内阁通过2023财年预算法案 侧重于应对能源危机
- 银行间债市上半年净融资超万亿,多措并举输血实体经济
- 安倍晋三,倒在了枪支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 日媒:嫌疑人将自制手枪伪装成照相机对安倍晋三实施枪击
- 家电企业跨界智能装备的四大优势
- 重启煤电之外,欧盟正利用中国光伏产业缓冲压力
- 余凯:赢得中国市场,就可能成为全球汽车智能芯片市场的赢家
- 梳理|五个半小时:安倍晋三从遇刺到身亡发生了什么
- 搜索
-